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联系我们
武汉 | 南京 | 成都 | 大连 | 海口 | 重庆 | 天津 | 上海
首 页 公司简介 数据恢复 硬盘维修 RAID专题 工具下载 成功案例 收费标准 联系我们
我公司是湖南第一家拥有数据恢复硬盘维修专业设备PC3000的公司,并在合作单位拥有先进的硬件镜像设备,100级超净数据恢复实验室。与国内多家同行,多家数据恢复实验室保持密切联系,实现技术、资源共享。

一、误操作类
   误删除、误格式化、误分区、误克隆等;
二、破坏类
   病毒分区表破坏、病毒FAT、BOOT区破坏、病毒引起的部
   分DATA区破坏;
三、软件破坏类
   Format、 Fdisk、 IBM-DM、PartitionMagic、 Ghost等(注!冲零或低级格式化后的硬盘将无法修复数据);
四、硬件故障类 
   0磁道损坏、硬盘逻辑锁、操作时断电、硬盘芯片烧毁、软盘/光盘/硬盘无法读盘;磁盘阵列崩溃,数据库损坏

五、加密解密
    Zip、 Rar、 Office文档、windows2000/XP系统密码。

六、数据修复时间:        软件故障数据恢复 1~5小时  硬件故障数据恢复 1天~2天   硬盘开盘数据恢复 1天~3天  服务器数据恢复2小时~3天  RAID0数据恢复 2小时~3天 RAID5数据恢复 2小时~3天  磁盘阵列柜数据恢复 2小时~3天

    

地址:湖南长沙市朝阳后街13号门面
(合一电脑城芙蓉农村合作银行对面)
     解放东路38号华瑞大厦前栋1021房(赛博数码广场楼上)
邮编:410000
电话:0731-84154597 82919120 84160770
手机:13874961082 13308400869
传真:0731-84154597
QQ:306484109
历史回顾:硬盘的诞生和发展
出处:不详 加入时间:2004-08-09
    说起硬盘,就不能不提大名鼎鼎的IBM公司。硬盘的诞生、发展都是和IBM密不可分的。
  先来关注硬盘的编年史。
  1956年9月:第一块硬盘诞生
  IBM的一个工程小组向世界展示了第一台磁盘存储系统IBM 350 RAMAC(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),它的总容量只有5MB,却使用了50个直径为24英寸的磁盘。这些盘片表面都涂有一层磁性物质,被叠起来固定在一起,绕着同一个轴旋转。它的磁头可以直接移动到盘片上的任何一块存储区域,从而成功地实现了随机存储。盘片上每平方英寸的数据密度只有2000bit(8bit=1Byte),数据吞吐能力"高?quot;1.1kB/s。此款RAMAC在那时主要用于飞机预约、自动银行、医学诊断及太空领域内。和现在主流硬盘动辄100GB的容量、100MB/s的最大数据传输率相比,真是小得可怜。尽管如此,作为世界商第一款硬盘,他还是为硬盘发展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开创了数据存储的一个新时代。现在谁有这样一块硬盘,肯定有找到古董般的运气,呵呵。
  第一块硬盘的庞大的体积及低效的性能,让使用者或者制造者都甚感不便。
  1968年:"温彻斯特"技术横空出世
  在1968年IBM公司再接再厉,开发了"温彻斯特"(Winchester)技术,对硬盘技术做重大改革。"温彻斯特"技术的特点是部件全部密封、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,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,磁头悬浮在高速转动的盘片上方,而不与盘片直接接触"。
  这也是现代绝大多数硬盘的原型。
  1973年:第一块"温彻期特"硬盘诞生
  在这一年,IBM公司制造出第一台采用"温彻期特"技术的硬盘,成功实现技术到产品的转换,实现硬盘制造的一大突破,奠定硬盘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结构基础。它仍是14英寸的规格,由两个分离的盘片构成(一个固定的和一个可移动的),每张碟片容量为30MB。温彻斯特"硬盘首次使用了封闭的内部环境,并进一步发展了气动学磁头技术,将磁头与盘片之间的距离缩短到了17微英寸。今天的硬盘容量虽然高达上百GB,但仍没有脱离"温彻斯特"硬盘的工作模式,依然使用着当时的许多技术,因此"温彻斯特硬盘"可称为"现代硬盘之父"。
  现在大家所用的硬盘大多是此技术的延伸。
    1979年:IBM发明薄膜磁头
  IBM公司再次走在硬盘开发技术的前列,发明了薄膜磁头(Thinfilm Head),为进一步减小硬盘体积、增大容量、提高读写速度提供了可能。
  同年,IBM的两位员工AlanShugart和FinisConner离开IBM后组建了希捷公司,开发了像5.25英寸软驱那样大小的硬盘驱动器。次年,希捷发布了第一款适合于微型计算机使用的硬盘,容量为5MB,体积与软驱相仿。
  80年代末期:IBM发明了MR磁头
这是IBM对硬盘发展的又一项重大贡献,这种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,使得盘片的存储密度能够比以往20MB每英寸提高了数十倍。
  1991年:IBM生产3.5英寸的硬盘,硬盘的容量首次达到了1GB
  IBM生产的3.5英寸的硬盘(使用MR磁头),使硬盘的容量首次达到了1GB,从此硬盘容量开始进入了GB数量级。
  1999年:单碟容量高达10GB的ATA硬盘面世
  该年9月7日,Maxtor宣布了首块单碟容量高达10.2GB的ATA硬盘,从而把硬盘的容量引入了一个新里程碑。
    2000年:高速硬盘问世;新材质硬盘诞生
  2月23日,希捷发布了转速高达15,000RPM的Cheetah X15系列硬盘,其平均寻道时间只有3.9ms,这可算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硬盘了,同时它也是到目前为止转速最高的硬盘;其性能相当于阅读一整部Shakespeare只花.15秒。此系列产品的内部数据传输率高达48MB/s,数据缓存为4~16MB,支持Ultra160/m SCSI及Fibre Channel(光纤通道),这将硬盘外部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了160MB~200MB/s。总得来说,希捷的此款("捷豹")Cheetah X15系列将硬盘的性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。
    2000年3月16日,硬盘领域又有新突破,第一款"玻璃硬盘"问世,这就是IBM推出的Deskstar 75GXP及Deskstar 40GV,此两款硬盘均使用玻璃取代传统的铝作为盘片材料,这能为硬盘带来更大的平滑性及更高的坚固性。另外玻璃材料在高转速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。此外Deskstar 75GXP系列产品的最高容量达75GB,是当时最大容量的硬盘,而Deskstar 40GV的数据存储密度则高达14.3十亿数据位/每平方英寸,这再次涮新数据存储密度世界记录。
  2001年:新的磁头技术
  此时的全部硬盘几乎均采用GMR,该技术目前最新的为第四代GMR磁头技术。另外还有一种叫做TMR(tunnelingmagnetoresisitive)磁头技术,该技术是由TDK公司采用TMR薄膜试制成功的,并制造出了硬盘设备。据悉,该TMR磁头的再生输出以及面密度均与GMR磁头相同。
  2002年:真正意义上的伟大技术革命
  IBM AFC技术(俗称"仙尘")真正走向实用,打破了每平方米英寸100GB的存储密度极限。这也就意味着未来10年内硬盘容量的提升不会再遇到什么大麻烦。
  串行ATA(Serial ATA)技术走向实用,继西捷率先推出Serial ATA接口的酷鱼V后,迈拓,IBM,西部数据也纷纷推出同类产品。估计到2003年,Serial ATA将快速取代传统硬盘成为主流。
返回列表
上一篇:
下一篇: 打印此页 关闭此页
联系方式 | 服务承诺 | 成功案例 | 在线报修 | 恢复流程 | 诚征英才 | 友情链接 | 给我留言 | 加入收藏
地址:朝阳门市:长沙市朝阳后街13号门面(合一电脑城芙蓉农村合作银行对面)
华瑞大厦办公室:解放东路46号华瑞大厦前栋1021#(原赛博数码广场,现湖南摄影城上写字楼10楼,从7天连锁酒店位置进入)
电话:0731-84154597 82919120 84160770 13874961082 13308400869传真:0731-84154597 QQ:306484109 备案序号:湘ICP备1701122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