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一、误操作类 误删除、误格式化、误分区、误克隆等; 二、破坏类 病毒分区表破坏、病毒FAT、BOOT区破坏、病毒引起的部 分DATA区破坏; 三、软件破坏类 Format、 Fdisk、 IBM-DM、PartitionMagic、 Ghost等(注!冲零或低级格式化后的硬盘将无法修复数据); 四、硬件故障类 0磁道损坏、硬盘逻辑锁、操作时断电、硬盘芯片烧毁、软盘/光盘/硬盘无法读盘;磁盘阵列崩溃,数据库损坏
五、加密解密 Zip、 Rar、 Office文档、windows2000/XP系统密码。
六、数据修复时间: 软件故障数据恢复 1~5小时 硬件故障数据恢复 1天~2天 硬盘开盘数据恢复 1天~3天 服务器数据恢复2小时~3天 RAID0数据恢复 2小时~3天 RAID5数据恢复 2小时~3天 磁盘阵列柜数据恢复 2小时~3天
|
 |
|
 |
地址:长沙市芙蓉区朝阳路后街13号
邮编:410000
电话:0731-84154597
手机: 13308400869
传真:0731-84154597
QQ:3054391470 |
|
 |
 |
教你几条延长硬盘寿命的小技巧 | 出处:不详 加入时间:2004-08-09 | 硬盘是电脑中较容易损坏的配件,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原因是用户操作不当所致。其实,只要在日常使用中注意一些小技巧,便可以减少硬盘出故障的可能性,从而延长其正常的使用寿命。
1.读写忌断电
现时硬盘的转速大都是7200转,在进行读写时,整个盘片处于高速旋转状态中,如果忽然切断电源,将使得磁头与盘片猛烈磨擦,从而导致硬盘出现坏道甚至损坏。所以在关机时,一定要注意机箱面板上的硬盘指示灯是否没有闪烁,即硬盘已经完成读写操作之后才可以按照正常的程序关闭电脑。
硬盘指示灯闪烁时,一定不可切断电源
2.防止受震动
硬盘是十分精密的存储设备,进行读写操作时,磁头在盘片表面的浮动高度只有几微米;即使在不工作的时候,磁头与盘片也是接触的。硬盘在工作时,一旦发生较大的震动,就容易造成磁头与资料区相撞击,导致盘片资料区损坏或刮伤磁盘,丢失硬盘内所储存的文件数据。因此,在工作时或关机后主轴电机尚未停顿之前,千万不要搬动电脑或移动硬盘,以免磁头与盘片产生撞击而擦伤盘片表面的磁层。
此外,在硬盘的安装、拆卸过程中也要加倍小心,防止过分摇晃或与机箱铁板剧烈碰撞。
3.远离磁场
磁场是损毁硬盘数据的隐形杀手,因此要尽可能地使硬盘不靠近强磁场,如音箱、手机、电台等,以免硬盘里所记录的资料因磁化而受到破坏。
手机有信号时会产生强烈磁场,可能磁化附近的硬盘
4.减少频繁操作
如果长时间运行一个程序(如大型软件或玩游戏),这时就要注意了,这样磁头会长时间频繁读写同一个硬盘位置(即程序所在的扇区),而使硬盘产生坏道。
另外,如果长时间使用一个操作系统,也会使系统文件所在的硬盘扇区(不可移动)处于长期读取状态,从而加快该扇区的损坏速度。当然,最好是安装有两个或以上的操作系统交替使用,以避免对硬盘某个扇区做长期的读写操作。
5.恰当的使用时间
在一天中,最好不要让硬盘的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,而且不要连续工作超过8个小时,应该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就关闭电脑,让硬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。
6.定期整理碎片
硬盘工作时会频繁地进行读写操作,同时程序的增加、删除也会产生大量的不连续的磁盘空间与磁盘碎片。当不连续磁盘空间与磁盘碎片数量不断增多时,就会影响到硬盘的读取效能。如果数据的增删操作较为频繁或经常更换软件,则应该每隔一定的时间(如一个月)就运行Windows系统自带的磁盘碎片整理工具,进行磁盘碎片和不连续空间的重组工作,将硬盘的性能发挥至最佳。
7.增加内存与良好供电
如果经常使用一些内存需求很大的软件(如图像处理、模型设计等软件),就应该增加内存,来减少大量的文件交换时在硬盘上进行的读写操作,从而延长硬盘的使用寿命。
另外,一定要使用性能稳定的电源,如果电源的供电不纯或功率不足,很容易就会造成资料丢失甚至硬盘损坏。 | 返回列表 |  | 上一篇: | 下一篇: | 打印此页 关闭此页 |
|
|
|